2008-07-26

【初體驗】天母。兄弟象





07/12,週六的午後

安爸突然問:今天兄弟象在哪裡打球?

上網查了一下,在天母耶!!

於是當下便決定,今天要帶安安去看場正式的棒球賽



距離安弟第一場的公益棒球賽至今,也有半年以上了

這段期間,他常陪我們看棒球的電視轉播賽

從對球賽的一知半解,到現在的略懂一二,著實已經進步了很多



他現在已經非常習慣,比賽中出球的黃色球衣,不會再問我們是支持哪一隊的了

他很可愛,常問我們,投球的是誰?打擊的是誰?他很強嗎?

看一場比賽下來,除了要認真看球賽,還要分點心來回答他的問題







在家裡,我們也常常陪他玩打棒球的遊戲

通常,他是打擊者,而我們是投手

有一段時間,他還需要一名補手,真是orz

他打不好的時候,就會嫌我們球丟得太差

吼,就明明是他狀況不好,還怪到我們頭上,呵呵







或許,他真的對棒球賽挺有興趣的

三個多小時的賽程,他竟然都沒有吵著要回家

而且還挺認真的跟著大夥拿著加油棒加油











他也是位好奇寶寶,舉凡觀眾加油聲比較大的,或是口號比較特別的

他總會回過頭去看看那些人的舉動

對第一次進棒球場看正式比賽的人而言,這反應是正常的

寶貝,日後你就會漸漸習慣囉~~



希望,兄弟象能一路伴著你成長~~

2008-07-21

【棒球】兄弟象,加油!!





今天,聽到了一個震驚的消息



中職》明年若虧逾4000萬 兄弟不玩了



有點感傷,有點不捨

雖說不一定會解散

但,這也代表著大環境的不景氣

迫使球團,不得不向它低頭



中華職棒,真的是陪著我長大的好朋友

國中開始,晚自習時間,就常和同學在教室調廣播偷聽棒球

(吼!!不認真唸書,或許是高中沒考好的主因喔!!)

那時候,是味全龍隊的球迷



台北巨蛋的前身是座棒球場

在那兒充滿了許許多多的回憶

學生時期,通常只能坐外野

當時還會想,等我以後上班賺錢了

一定要坐內野看球賽



朋友一起去看球,若分屬不同球隊

有二種看球方式

一為分開看,賽後集合

二為一起看,但妥協方會看得很鬱足

我通常選一,醬子大家都開心



棒球,可以拉近人和人的距離

陌生的,會因棒球的話題而熟稔

熟悉的,會因棒球而更麻吉



味全龍解散了,後來跟老公支持同一隊-兄弟象

雖然,中職風波不斷,但我們仍然默默地支持它

球賽,如果有空就會看

球員,更是熟悉的不得了



現在,兒子也跟我們一樣超愛看棒球

希望,未來的日子,兄弟象能伴著他一路成長

【初體驗】電影院。功夫熊貓





暑假才剛開始的第一天,學校老師就打電話來

小安他們班有二位同學得了腸病毒,必須停課一週

哈哈~~讓小安賺到囉~~



特地在星期五請了一天假,去新竹姐家來個二日遊

自己帶著小安搭上了亞聯客運

呵呵~~在家門前就可以搭到了,開心開心~~



這是第二次自己帶安弟坐客運到新竹

與之前相同的是,他一上車就問:快到了嗎?還有多久才會到

與之前不同的是,售票阿姨已經開始注意安弟弟是否需要買票了 哈~~







到了新竹之後,姐帶我們去他們夫妻倆最喜歡去的餐廳----夏綠地

他們常說,這裡的東西好吃又不貴,物超所值







說實在的,還真是好吃

星期五的中午,滿座



隔天,重頭戲來了

安弟,電影院看電影初體驗-功夫熊貓



前幾個星期,我們全家一起重看了周星馳主演的-功夫

他看得目不轉睛,這部電影很對他的味

安弟自此對「功夫」產生極大的興趣

從電視上看到了功夫熊貓的預告片後

更是直接告訴我們 我想看~~







於是便趁這次的小旅行,安排看一場電影



但,問題來了,到底要看中文配音還是英文發音呢?

著實讓我們傷了一會兒的腦筋









最後決定了

我們分開來看

姐跟姐夫看英文版

我跟安弟則看中文版

還好,中間開演時間僅相隔30分鐘







這部電影不僅適合小朋友看,連大人們看了也都哈哈大笑,值得一賞喔~~

2008-07-08

【2008東京】Q版 招財貓





5/7-5/11去了一趟東京

心得就是:買買買,買得粉開心,真的很好買~~



這次去主要是因 NaNa 要去日本帶貨

而我呢?就像個小跟兒班的陪在旁邊



回來之後,遊記也沒寫,戰利品也沒PO上來

我 就是給它有一點兒小懶耶



旅程的最後一天在淺草寺前的仲見世通

買了一個 超級口愛 Kitty版的招財貓







是太陽能的,不需電池

它是標準的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要價 JPY 1,500

【心情】就這樣吧....

相同的畫面 不斷地重複上演



我 努力反應



我 無能為力



我 到底在哪裡?

2008-07-07

【調皮】我是拳擊高手







Sean 是一個標準的小男生

喜歡的玩具及遊戲甚至於卡通,都很男性化



當然,男生就喜歡打打鬧鬧

所以,在家常和爸爸玩「打架」的遊戲

我們這些大人跟他玩,還挨得了這些皮肉痛

但,到了學校,和同學一玩起這遊戲

雖說,事前都已經說好玩「假的」

但,多半到了最後,總是不歡而散,以吵架收場



不過,最近這一陣子已經改善許多了!!







某天,他看了一個跟wii遊戲裡很像的充氣圓柱

在它前面端詳了好一會兒........

以下為安弟心理的os



安:哼~~看你能耐我幾拳?







安:試推看看!!到底有多重,要出幾分力~~







安:我要出拳了,接招吧~~







安:喝~~~~哈~~~~~~







安:哈哈哈!!!(得意的笑)我把你打倒囉~~~~

【分享】中醫診療.標本兼治

【撰文/伍偉婷;諮詢/衛生署署立台北醫院中醫科主任 許中華】



小嬰兒大部分是經由西醫的系統接生出來,第1個接觸到的醫療環境自然是西醫的新生兒科、小兒科。雖然不少成人會至中醫求診,不過,當嬰幼兒生病時,往往不會選擇中醫科,可能為習慣所致,也可能是擔心藥物過苦,bobo無法接受。

對此,衛生署署立台北醫院中醫科主任許中華表示,嬰幼兒能否看中醫的關鍵在於「身體是否能完全吸收藥物」,由於中醫藥材較天然,也尚未像西醫的藥品已研發出多種劑型可供嬰幼兒服用,仍希望嬰幼兒的消化系統發育成熟後,再至中醫就診,以使身體完全吸收天然藥材,進而發揮效用。因此,當嬰幼兒的消化系統發育完全後,就可帶bobo至中醫就診,他進一步說明,只要嬰幼兒可吃飯或進入成人食物的階段後(至少須滿1歲),就可看中醫。



中醫看診以望聞問切為主,其中要診斷人的身體狀況也以「脈象」為主,但嬰幼兒的脈象尚未發育完全,許中華醫師表示,脈象要到小學後才會完成發育,此時看診還會輔以指紋的改變及舌頭狀況來診斷。



而中醫的治病方式,會先提振身體的體力,再針對症狀治療,而後繼續調養體質,這和西醫的直接針對症狀開立藥物攻擊病毒不同。像是感冒,身體會出現咳嗽、流鼻水等症狀,還可能伴隨四肢無力,在身體毫無抵抗能力的情況下,病菌也得以繼續入侵,中醫往往會讓身體先恢復元氣,使身體有自然的抗體可對抗病菌,咳嗽、流鼻涕等症狀才隨之減緩。



而成人常用的針灸,則不建議嬰幼兒採用,因為針灸屬侵入性的治療,且需長時間的治療才能有明顯療效,許中華醫師表示,即使對身體有助益,但每次針灸都會如一場大戰,孩子本來就不喜歡打針,何況是將針扎在身上一段時間,不但會造成孩子排斥就醫的心理,也打壞了親子關係。



標本兼治



中醫強調「標本兼治」,也就是除了看病、對症下藥之外,還會調養體質,這就是中醫的治病養身之道,同樣能用於年幼的孩童身上。許中華醫師表示,任何體質皆可至中醫求診,特別是體虛的幼兒更適宜以中醫調養,若是孩子容易感冒、發燒,且常有食欲不佳、腹瀉、便秘的情況,就屬體虛,可請中醫師加以診斷,確定其體質後才開藥,以達調理的功效。



幼兒也可直接服用中醫藥粉



小兒服用中藥的方式也是服用藥粉,還得憑中醫師的經驗去調味,以調配出嬰幼兒可接受的味道。許中華醫師表示,藥材有上百種,中醫師開藥方時,可根據經驗挑選嬰幼兒較能接受的藥材,他說,良藥苦口並不適用於小朋友。因此,中醫師的經驗便是孩子能否願意服藥的關鍵,經過適切的調配,有些藥的香味或甜味甚至能讓孩子直接服用。



幼兒首重整脾胃功能



嬰幼兒常見的求診病例包含氣喘、過敏、消化不良等,許中華醫師表示,許多病症都會導致食欲不佳,此時,除了開立藥方減緩症狀外,提升嬰幼兒的食欲自然成為1項重要的任務,因為吃得好、吸收的營養足夠,就可提升身體免疫力,使身體有足夠的能量對抗病菌。



若希望吸收力良好,脾胃功能就要佳,「脾胃」管「中焦」,也就是一切的根本,因此,除了對症下藥以改善症狀外,還會另外添加固本的配方,也就是調整脾胃功能的藥方。許中華醫師提到,西醫往往會開立類固醇來改善如氣喘、過敏等病症,而類固醇可能造成的副作用正是部分媽咪選擇轉往中醫求診的原因之一。



許中華醫師說,曾有1位媽咪帶患有自閉症的孩子來求診,這個孩子除了自閉症之外,還有過敏和食欲不振的問題,藉由中醫的體質調整,讓他的進食習慣變得良好,整個人也較有精神,雖然不是針對自閉症,但在調養體質一段時間之後,與一開始相比,孩子變得較為開朗、有精神,見了人也都會打招呼,雖然中醫對於自閉症不見得有直接的療效,但很顯然的,體質變佳對整個人的精神和心情的影響很大。



中醫優勢



中西醫皆有其醫學理論和優勢,許中華醫師就中醫具有的特殊優勢做以下說明:



1.藥物較少副作用



有些西醫的藥物雖然可迅速治好症狀,不過,就中醫觀點而言,卻是「寒涼」的藥物,長期服用容易傷脾胃,像是抗生素、氣喘常用的擴張劑都屬此類藥物,這些藥物療法反而會造成後天的體質不佳。中醫則是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及活性為主,好讓身體有足夠的抵抗力來對付病菌,因此,不會有抗生素濫用及抗藥性的情況。



2.針對體質開立藥方



中醫除了治病,還會針對體質做調理,且中藥具有溫、熱、寒、涼之分,醫師會依不同體質開立不同藥方,以達標本兼顧之效,讓身體的中氣較足,提升免疫力。



3.可長期服用



中醫的藥物可當做營養品來服用,如同一般的維生素,平常就可服用以調整體質,特別建議具有過敏體質的幼兒服用。



急症不適合看中醫



雖然各種體質皆可至中醫求診,但許中華醫師表示,急性的疾病還是需找能快速好轉的西醫求診,像是需要抽血、照X光的檢查當然不以中醫為第一選擇,畢竟中醫主要是針對體質調整,而非收立竿見影之效。建議在急性的症狀獲得控制後,再透過中醫來調整體質。